无人驾驶技术正悄然改变着煤炭开采行业的面貌。在宝利煤矿,三辆用于剥离和堆放土方的无人驾驶翻斗车已经投入使用,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,还显著提升了安全性。这些车辆包括两台同力重工I65型以及一台潍柴YZT3885A型。
每辆车装备了四个激光雷达、五个摄像头及四个毫米波雷达,能够实现精准定位和障碍物检测,在封闭的装载区、长达600米的主干道上以低于30公里/小时的速度安全行驶。这些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车辆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高效运行。
据宝利煤炭现场管理经理刘少宾介绍,剥离土方的成本占据了煤矿开采总成本的大约80%,其中运输车队的成本又是这部分开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“在煤炭产业中,车队运营的经济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状况。”他强调道。

传统的挖土班组通常由四台翻斗车和一台挖掘机组成,并且实行日夜两班倒制度。每辆车需要配备两名司机,因此一个班组大约需10名司机来维持运作。宝利煤矿目前有九个专门负责清除废渣的团队,另外还有两个到三个挖掘煤炭的班组。
除了直接参与操作的驾驶员外,还需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来协调和监督整个车队的运行。该矿运输队伍规模约为140至150人左右。优秀的翻斗车司机每月工资可达7,500元(含食宿),而挖掘机的操作员月薪则高达12,000元。

基于这样的人员配置和薪资水平,仅车队的运营成本每年就超过了千万级别,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负担。
为解决上述问题,“愚公”智慧矿山无人化运输系统应运而生。这套系统的功能涵盖矿车自动驾驶、机群调度以及远程监控等多个方面,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车辆操作与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和高效化。
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在煤矿行业的深入应用,未来的矿山作业将更加安全、经济且环保,这不仅会极大地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,还将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