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为了凸显自身的科技感,推出了不少所谓的“伪创新”功能。那么,何谓“伪创新”?它指的是那些忽视功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,仅仅为了与传统的汽车有所区别而开发的所谓创新。
首先,我们来看看隐藏式门把手或取消门把手的做法。虽然这种设计可以降低风阻,提升车辆的科技感,但在车辆断电或碰撞的情况下,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,这无疑增加了救援难度。在寒冷的天气里,门把手可能会被冻住,使得车门难以开启。对于初次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,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,他们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开门的方法而感到困惑。这种功能的设计完全是为了创新而创新,其实用性远不如传统的门把手。

其次,智能辅助驾驶成为许多车企宣传的重点。然而,在实际的道路情况下,智能辅助驾驶的处理能力有限,特别是在施工路段或遇到突发障碍物时。过度的宣传可能导致用户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过度依赖,从而放松警惕,增加事故风险。
再来看全景玻璃天幕,虽然它提升了车内采光效果,但隔热性能不佳,尤其在炎热的夏天,乘客需要打伞或者购买遮阳配件来降低车内温度。这种设计虽然在视觉上提高了车辆的美观度,但在实用性方面却打了折扣。

电子后视镜也是新能源汽车中常见的一种“伪创新”。虽然理论上可以减少盲区,但实际上摄像头的易受雨水、灰尘或低温影响导致画面模糊,而且维修费用远高于传统后视镜。
全触控式操作界面则是另一种追求极简设计而牺牲实用性的例子。取消物理按键,将所有功能集成到大屏上,使得调节空调、音量等常用功能变得繁琐,甚至可能影响到驾驶安全。当车机死机时,基础功能如除雾和双闪可能无法使用。部分品牌甚至将转向灯、换挡功能改为触控或滑动操作,增加了安全隐患。
新能源汽车的这些“伪创新”虽然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,但在实用性和可靠性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。那么,您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您的观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