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篇章】
国际汽车展是全球汽车行业的盛事,

在业界及车迷之间扮演着武林大会与学府的角色。
而今年的上海车展,不仅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,
甚至正式宣告了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。
中国企业成为了重新绘制汽车未来发展蓝图的关键力量。
在沉浸体验了两天之后,撰写此文以纪念这一里程碑时刻。
...
曾经,在全球主要的顶级车展中,
主导力量基本是那些在各自国家进行展销的品牌所在的市场,
比如法国巴黎、德国法兰克福、日本东京、意大利都灵以及美国底特律等地。
国际车型的发布通常会在这些重要的舞台上完成,
同时,中国国内的主要车展则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角,
而本土企业更多是在旁观与学习。
现在回望过去,那些全球主流品牌的发布会所展示的新车,往往只是外貌和内饰的微调,并未触及本质上的变革。
然而,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,
国产新生代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全新的量产水陆两用车型(仅限于水上飞行功能未实现)。
这一举措将汽车的移动特性从单一的“从A点到B点”扩展到了“从A点到C点”,
即包括了水面与空中两点间的移动,而且这两个新领域的移动属性在整体功能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大。
就如如今的智能手机,其通话功能已不再是核心功能。
因此,今天的汽车市场呈现出了一幅类似当年手机市场的画面,
当时以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的传统功能机厂商面临着苹果智能机的挑战。
一辆传统汽车一旦生产完成,其功能属性就已固定。
然而,如今许多新能源汽车在出厂后,
因为软件定义了其功能,理论上可以持续升级,
就像智能手机通过下载新应用拓展功能一样。
因此,现代汽车正在逐步进化成为可移动的智能设备平台。
今年车展上,某大厂甚至为车辆的硬件外观和内部组件预留了模块化升级接口,
使得未来汽车可以像乐高积木或芭比娃娃一样进行内外部升级。
因此,为何诸如斯巴鲁、三菱等日系品牌,
标致、雪铁龙等法系品牌,
以及菲亚特、法拉利等意系品牌和劳斯莱斯、捷豹等英系品牌
纷纷缺席此次车展?原因在于面对中国市场,
他们难以找到可展示的亮点,如果参加,将是自取其辱。
二十年来,目睹了一些品牌的崛起与进步,
同时见证了许多品牌逐渐衰落直至消失。
一些国产汽车品牌不仅在每次车展上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和自信,
甚至在某些方面呈现出顶级外资品牌的独特韵味。
反观某些外国品牌,尤其是沃尔沃、英菲尼迪和卡迪拉克等,原本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好形象与定位的它们,
在这次车展上对每位访客都显得急于销售,并采取了强力营销策略,
甚至直接提供限时优惠,这种行为显示出急切成交的心态。
这表明品牌管理失当,需要进行批评、自我反思和整改。
随着车展的落幕,变革无止境。一个企业若不了解自己,则无法超越自身;而一旦它认识并理解了自己,便开始了一段进化之旅,实现了从传统向创新的转变。